新聞中心
PRESS CENTENR
(一)醫療信息化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起步階段,主要以大型醫療機構的信息化建設為主,醫療保險成為建設的推手;
第二階段是從2003年“非典”為動因,國家為提高業務管理水平,加大了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投入,一大批信息系統如衛生應急指揮系統、衛生統計直報系統、婦幼衛生保險系統及新農合管理信息系統先后上馬,解決了某個特定業務管理需要的問題;
第三個階段是以2009年國家出臺的“新醫改”為推手,信息化作為重要支撐體系寫入報告當中,居民健康檔案、電子病歷作為中心被提上日程,而衛生信息化“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了“35212”的總體框架路線圖。
(二)醫療信息化現狀
根據國際統一的醫療系統信息化水平劃分,醫療信息化的建設分為三個層次:醫院信息管理系統、臨床信息管理系統和公共衛生信息化。
圖表 醫療信息化建設層次
中投顧問在《2016-2020年中國醫療信息化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指出,目前我國大部分醫院信息化建設還處于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建設階段,即以劃價/收費系統、財務系統為中心的醫院信息管理系統。經過多年的建設,二、三級醫院基本普及了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小型醫院的需求亦然強盛,而且隨著科技和醫療行業的發展,信息系統的升級需求也很旺盛。此外,我國臨床信息管理系統普及率較低,公共衛生信息化還處于試驗階段。
衛生信息化“十二五”規劃(2011年)提出將建立“3521”形式的信息化網絡,并開始在多個地區進行試點。“3521”框架包括:國家、省級、區域3級信息平臺;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監督、綜合管理、新農合5大應用;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2個數據庫;1個全國統一的衛生信息化專用網絡。2010年,“3521”項目首先在上海、浙江、安徽、重慶和新疆5個省(市、自治區)進行平臺建設試點,2011年,試點地區新增了北京、內蒙古、江蘇等8個地區。
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說,我國的醫療信息化程度還處于較低的水平,國內醫療行業每年投入IT的規模僅占醫院年收入的0.3%-0.5%,而發達國家則達到3%-5%的水平,這也同時說明,我國醫療信息化的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圖表 我國醫療信息化進程
本文由醫療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城銀科技:coucai.net
上一篇: 加快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