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PRESS CENTENR券商研究報告認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爆發,有望在2014年步入高速發展期, 2017年市場規模或將達到230億美元,復合增長率超過 50%。已經不是主題炒作,而是大勢所趨,應提前布局!
移動醫療概覽: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移動醫療革命
移動醫療,即通過移動設備提供醫療/健康信息和服務,包括四大應用場景:健康管理、慢性病監測、輔助診斷、在線診療及預約。 我們認為,移動醫療產業鏈可以分為基礎設施提供方和核心業務參與方兩大陣營。相關各方通過數據流、資金流、設備及服務流三條鏈路相互勾連,形成統一的完整閉環。基礎設施提供方包括金融端和信息技術端兩大部分,核心業務參與方包括直接消費端、產品/服務端、間接消費端三大部分。 兩大消費端可以衍生出六大盈利模式,對于直接消費端:分別面向醫院、醫生、患者收費;對于間接消費端:分別面向保險公司、藥品研發機構、藥企收費。
全球移動醫療發展狀況:三大因素驅動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期
移動醫療在傳統互聯網時代發展較為緩慢, 2013 年全球移動醫療市場規模為 45 億美元。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爆發,移動醫療有望在 2014 年步入高速發展期, 2017 年市場規模或將達到 230億美元,復合增長率超過 50%。我們認為,全球移動醫療高速發展將是社會因素(人口老齡化) 、技術因素(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和資本因素(風險資金大規模涌入)共同作用的結果。社會因素為移動醫療提供了剛需市場,技術因素為移動醫療攻克了應用瓶頸,資本因素為移動醫療注入了資金支持。全球移動醫療市場主要存在三大陣營:傳統醫療設備和信息化廠商、伴隨移動醫療浪潮崛起的新興企業、IT 領域科技巨頭。通過仔細梳理全球市場,我們發現,上述三大陣營在當前市場中呈現出顯著不同的態勢:兩大新興陣營積極進取,而傳統陣營則普遍徘徊觀望。
中國移動醫療發展狀況:四大條件+三大陣營,驅動行業大發展
中國移動醫療產業起步較晚,未來發展有望逐漸提速。據易觀智庫報告顯示, 2013 年市場規模為 22.1 億元,同比增長 18.8%,預計 2018 年將達到 172.4 億元,復合增長率超過 50%。 我們認為,中國移動醫療大發展條件已經基本具備,社會條件(人口老齡化加劇,醫療資源分布不均)、技術條件(移動互聯網的爆發)、資本條件(風險資金大規模涌入)和政策條件(政府大力扶持)將成為四大主要推動力。 中國移動醫療市場競爭格局與全球市場既有共通又有區別:相同的是市場存在一致的三大陣營,不同的是除部分醫療設備龍頭廠商外,三大陣營均已開始積極布局移動醫療。
醫療信息化,中國還在山腳下
美國醫療信息化巨頭 Cerner 誕生至今,業績一直都表現出了很好的成長性,在過去的九年里,Cerner 營收的復合增長率超過12%。公司的長期愿景更是提到 2020 年營收目標為 75 億美元,營收復合增長率為 11%~18%。中美醫療信息化差距巨大,我們以為美國醫療信息化正處在半山腰,中國則處于山腳。以 Cerner為線,我們認為未來國內醫療信息化市場增長率將高于 20%,且10 年內看不到終點。
行業兼并收購加劇,未來將由幾家大型公司分享百億市場空間
到 2020 年,區域醫療信息化將釋放 360 億市場空間,而未來醫院管理信息化(HIS)、醫技管理信息化(CIS)以及區域醫療信息化解決方案總體市場空間每年將超百億。不利因素是目前市場仍舊過于分散,我們預計未來行業兼并收購將加劇,最終市場將由幾家大型公司分享百億市場空間,平均下來每家公司營收將達十多億。另外,醫保控費為剛需,市場即將全面打開,未來有望貢獻至少數十億市場空間。
電子病歷應用未來將被放開
從本質上來講,移動可穿戴設備大數據只能涵蓋一個人一小部分醫療健康數據,大量分散在醫療機構的電子病歷數據才是重點。而未來隨著醫保及政府支出壓力的不斷增大,開放電子病歷并應用相應大數據來降低醫療成本將是必然選擇,這也將會成為未來醫療領域大數據應用的最大看點。
下一篇: 2015年衛生計生重點工作的信息化元素